<samp id="nemgb"><rp id="nemgb"></rp></samp>
  • <p id="nemgb"><strong id="nemgb"><small id="nemgb"></small></strong></p>

      <li id="nemgb"></li>
      <pre id="nemgb"><label id="nemgb"><menu id="nemgb"></menu></label></pre><pre id="nemgb"><del id="nemgb"><xmp id="nemgb"></xmp></del></pre>
      <table id="nemgb"></table>
      <acronym id="nemgb"><strong id="nemgb"><xmp id="nemgb"></xmp></strong></acronym>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資訊 > 媽祖情緣——訪臺手記

      媽祖情緣——訪臺手記

      分類: 資訊作者: 時間:

      應臺灣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永常先生之邀,剛剛過了元宵佳節,我便隨天津天后宮媽祖文化交流訪問團一行五人赴臺灣交流訪問。一下飛機,年已古稀的朝天宮總干事吳祥先生早已迎候在那里。

      2022-12-27T07:22:19.png

      第一次踏上寶島,我心情格外激動。 二月的臺灣春意盎然,氣候宜人。臺灣的朋友們說這是臺灣最舒服的季節。 北港朝天宮位于臺灣云林縣北港鎮,據載是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 ) 時由僧人樹璧從福建湄洲將媽祖神像請回臺灣 , 開臺灣民眾信仰媽祖神之先河。

      當時北港的福建泉州、漳州地區的移民很多 , 因感念媽祖神源自祖籍 , 故禮拜十分虔誠 , 先已小祠奉祀 , 后有信士敬獻廟地,并募集外九莊居民與當地紳商籌款,以瓦易茅,號 " 天妃廟 " 。道光年間 , 為紀念媽祖奉自祖廟朝天閣 , 故改宮號 " 朝天宮 ", 具思源之意義。

      朝天宮廟構莊嚴華麗 , 觀瞻之富 , 規模之大 , 堪為臺灣首善 , 參旨信眾終年絡繹不絕 , 年逾四百萬 , 已成為臺灣媽祖信仰的中心。 朝天宮坐東朝西 , 前有廟庭 , 以后依次為媽祖正殿、觀音佛祖殿、圣父母殿 , 兩側則分別有土地公殿、五文昌殿、三界公殿、注生娘娘殿等 , 并有專供信眾使用的金爐、休息所、診療所和洗手臺等。這和當年天津天后宮群神雜居的情況一樣,說明媽祖文化的包容性是極強 的,且在各地的表現形式是極其相似的。

      朝天宮每天 24 小時不閉宮門。臺灣信眾的進香習俗與津地不同 , 尤其是有組織的進香團 , 除媽祖誕辰、升天等固定的祭祀朝拜時間外,其余時間均需根據占卜結果來測算進香朝拜的良辰吉日 , 因而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 , 總會有一撥又一撥的進香團進宮朝拜。臺灣信眾的朝拜方式也頗具特色 , 進宮與出宮都要燃放鞭炮 , 這些鞭炮蜿蜒平鋪在地上,倘若拉直都要將近幾十米甚至上百米。

      人們踏著燃燒著的鞭炮 , 在濃濃的煙霧中像接力賽一樣依次將隨團環游的媽祖像、令旗 等或請進或請回,然后在宮外有表演者身著 " 千里眼 "、 " 順風耳 " 二將軍和 " 四大天王 " 等神靈的服飾、道具巡回走動進行表演 , 雖然動作比較簡單,但頗具威嚴。 倘若是趕上媽祖誕辰日 ,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盛況空前,特別是媽祖繞境巡游活動 , 吸引著上萬信眾恭隨。期間不僅有隆重莊嚴的法師誦經安座儀式 , 更有成千上萬掛鞭炮齊鳴 , 小山一般的成堆金紙熊熊燃燒 , 將近20幾輛的摩托車隊在隊伍的最前面護駕 , 以后依次 有用鮮花裝點的開路鼓車、圣火車、國樂(民樂)車、哨角車、媽祖圣駕車、 交通車、指揮車等 , 浩浩蕩蕩 , 規模盛大。這又與當年天津天后宮舉辦的皇會期間娘娘出巡散福十分相同。

      朝天宮旁邊還建有媽祖文化大樓,樓內有陳列室、會議廳、劇場等文化設施 , 除經常展示一些專題性的陳列展覽外 , 還經常舉辦各種類 型的學術研討和演出活動。最有特色的是在五樓的樓頂建有媽祖文化公園 ,園內綠樹成蔭,游廊環繞,水榭亭臺別有一番情趣。園中建有一座質地為花崗巖的媽祖立像雕塑,高達數十米,氣勢恢弘,和福建湄洲島上的同樣一尊媽祖神像遙遙相望 , 其中蘊涵著海峽兩岸民眾一種割舍不掉的骨肉親情和祈盼團聚的美好愿望。

      此外 , 朝天宮還以媽祖文化為紐帶在當地從事了許多慈善事業,比如建媽祖醫院、舉辦賑災捐款、捐物、資助教育等善舉。這也與過去和現在的天后宮大有雷同之事。 北港鎮的中心實際就是以朝天宮為中軸線開發的一條商業大街,沿街均是以香燭紙碼等民俗祭祀用品和食品、土特產品、民間工藝品、旅游紀念品以及餐飲為業的商家。這一點也和天津以天后宮為中心形成的宮南宮北大街 ( 現改稱古文化街 ) 極其相似。

      由此 , 盡管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對于媽祖文化發展的規律、表現形式、淵源的研究、考證以及對當地民眾的影響力、凝聚力乃至在政治、經濟、文化、民風民俗等諸多方面,各地卻是相同和相通的。各地的祭祀方式在透過表面現象進行研究時,發現卻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時,在當今民眾的普遍信仰中還有著這樣一個共識 , 即媽祖已遠遠超出了其創始階段的海神形象,如今,她己是連接海內外華人骨肉親情的紐帶,也可以說,她是維系著整個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文脈。

      在臺灣的十天里 , 我們還拜訪了花蓮天后宮、臺北慈誠宮等媽祖廟,走訪了高雄、嘉義、墾丁、宜蘭、臺中、臺北等地,與臺灣的媽祖文化、旅游休閑文化以及部分娛樂業、傳媒業、食品工業、商業等方面的有關人士進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溝通,增進了了解,并從中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迪。特別是親身感受到臺灣同胞那種質樸的親情、友情和熱情,這份濃濃的情始終在一次次感動著我們,也使我們深深地感悟到海峽兩岸民眾那種血濃于水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無論我們走到哪里 , 一聽說是來自大陸 , 特別是作為媽祖文化交流訪問團的成員,就會受到無比熱情的禮遇和接待。

      由此可見 ,媽祖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她的作用都是無法比擬和替代的。當我們戀戀不舍地告別臺灣的朋友、告別北港朝天宮和其他媽祖廟的同仁、 告別這令我們難以忘懷的寶島時,我們不約而同、情不自禁地祈禱著祖國早一天和平統一,中華民族更加繁榮昌盛,全世界所有華人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吉祥如意。(天津民俗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 尚 潔)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